第389章 潜行敌营 之 影帝返场(1/2)
1949年1月14日,东北解放军的5个纵队、共22个师向天津发起进攻,至15日即攻占天津,全歼天津守敌13万人,生俘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1月17日,东北解放军占领塘沽,断绝了国民党军的海上逃路,至此,北平之国民党军完全孤立、陷入绝境。
解放军并没有顺势进攻北平,而是用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来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1月22日,《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正式签署,并且通过各大媒体在全国公开发表。
1月23日,中央军师级以上将领乘坐2架飞机飞往南京,起义的最大阻力被清除,剩下的二十余万中央军因为群龙无首、无法阻碍北平的和平解放。
至1月31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8个军、25个师,全部开出北京城外,听候改编,北平正式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困守太元的阎锡山就明白、自己的末日不远了,但他非但没有幡然悔悟,反而变得更加疯狂了。
为了震慑守军和百姓,阎锡山开始大开杀戒:
以盗卖武器罪枪决了上校侍从参谋解兆义,
以战场倡议投降罪、枪毙了被俘又逃回来的步重炮团长肖利锋,
以放弃阵地罪枪毙了中校守碉司令郝志中,
以泄露机密罪暗杀了军务处副处长雷良,
多名营团级军官因外围作战不力被就地枪决,
反攻东山的淖马要塞争夺战中、先后枪毙了营长姜啸林在内的20多人,
……
邱连长他们嘴上不说,可心里明白,假如马晋宁按照组织上的安排撤离太元,在阎锡山的这一轮大清洗中,全连不可能幸免,以前他们只把马晋宁看成一个传奇故事,现在是由衷敬佩这位红军时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了。
虽然解放军已经攻克东山、并成功守住,不需要用重兵从南面对太元城发起进攻,貌似卧虎山地下堡垒对解放军的威胁已经不大,但马晋宁还是想劝说夏团长弃暗投明。
黄樵松的壮烈牺牲,让夏团长备受打击,每日用酒精麻醉自己,马晋宁不方便去卧虎山找他,但只要他回城,马晋宁都想办法请他喝酒,在暂编第67师师部饮酒的同时,马晋宁故意一直开着收音机,播放“晋省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
马晋宁希望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夏团长,他相信他不会去告密,一个背后都不愿议论戴炳南丑事儿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出卖朋友的人。
夏团长是个聪明人,他早就有些怀疑马晋宁的立场了,他现在这么明目张胆的播放解放军的广播,夏团长可不会把这当做阎锡山、或是戴炳南对他的试探,也比他自己把音量关到最小偷听、舒服多了,但他从不提广播的话题。
直到有一天晚上,马晋宁与夏团长正在喝酒,广播里突然传出高树勋将军一篇缅怀黄樵松将军的文章,忆及往事、夏团长忍不住哭出了声。
马晋宁并没有出言相劝,他明白、自己决不能暴露身份,但由太元地下党出面劝说,夏团长是有可能阵前起义的,唐淮林刚帮助地下党将他们获得的太元城防图送出城,可以由他去通报地下党。
阎锡山在太元城内倒行逆施,他真的会与城共存亡?
戏精可是影帝!
平津战役结束,解放军却未立即对太元发起总攻,那就不影响戏精继续表演。
2月15日。
阎锡山以前往南京催运粮食的借口,乘飞机前往南京,就在阎锡山将一去不返的传言开始出现时,阎锡山在第三天返回了太元,谣传立即消失了。
阎锡山虽然带回来不少大米,但这并不是他去南京的根本目的,他是去南京找人、找人帮他说项,阎锡山找到还在南京的考试院副院长贾景德、陆军大学校长徐永昌,求他们向李代总统说情,推荐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好“名正言顺”的离开太元。
但此时李代总统正在与行政院长孙科“斗法”,想让孙科将“国民政府行政院”从广州迁回南京,孙科依仗着蒋介石的奥援,拒不妥协,李代总统哪儿有闲心管阎锡山的事儿呢。
就在阎锡山焦急等待南京方面的电报时,一个对他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让阎锡山有了末日来临的感觉。
原来,在平津战役的结束后,第四野战军继续南下,中央军委命令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以及在天津战役中大发神威电视四野炮兵第一师,于3月初由冀入晋,协同徐司令所部会攻太元。
至3月中旬,各部陆续抵达太元城外,包围太元的解放军总兵力、骤然间增至32万人,各种火炮增加近1300门,实力对太元守军形成碾压之势。
阎锡山依旧在叫嚣“誓与城池共存亡”,但暗中每天几个电报打给李代总统、贾景德、徐永昌,表面上是通报解放军抵达太元城外的部队番号、数量、装备,实则就是在告诉他们,再不发电报、给他阎锡山一个台阶下,他这条老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1949年3月28日。
阎锡山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李代总统邀他赴南京“共商国是”的电报,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按照预案、召开了一个最高军政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五人:
晋省代主席梁化之,太元守备司令王靖国、副司令孙楚,“太元绥靖公署”参谋长赵世铃,“太元绥靖公署”秘书长吴绍之。
阎锡山宣布由他们五人共同决策大小事务,并故作轻松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