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在年代剧里捡破烂 > 第393章 “大召唤术”

第393章 “大召唤术”(1/2)

目录

在兰办设宴款待了四名长跑运动员,按照叶大秘的许愿给了他们奖励。

这四人都取得了目前为止世界各大马拉松赛事年度最好成绩。

四九城日报上采访稿连篇累牍,记者还有意使用春秋笔法,不提四人现在的身份。只是着重提及双胞胎祖籍冀省,名字又是东大烂大街的建国、建军。

所以在大力宣传下,四九城里掀起了全民长跑热!

贝勒爷对此一贯的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兰芳人转回东大户籍也未做任何限制,简直就是来去自由。

可是拿着兰芳华侨探亲证明,在东大工作、学习、生活都没有任何不便。

所以真的转回来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其实真说起来贝勒爷可是一个纯纯的四九城人!

贝勒爷侯天涞自己现在手里的证件,也是去年街道办给办理的第一代“身分证”!

您没看错,就是“身分证”。这第一批试行版出现错别字了!

不过工作人员很快发现问题召回了!

可贝勒爷觉的挺有意思的,就没再更换,而是留了下来!反正他真用到身份证的机会也几乎没有!

甚至他手里根本没有兰芳的身份凭证。身为兰芳第一人,大总制贝勒爷侯天涞只有一张开头的四九城东城区身份证您敢信!

这第一代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采用15位编码。

从去年开始,四九城率先进行了一代身份证的颁发试点工作,随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时间来到六月中旬,手头没有重要事情!贝勒爷又包袱款款的搬到南锣鼓巷95号东跨院,再度融入普通人生活。

如今的四合院儿,跟原剧比较已经面目全非了!

易中海夫妻,还有聋老太太死去多年。院子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痕迹,只有老住户茶余饭后偶尔可能会出现他们的名字。

崔大可得了易中海的遗产,可是他日子也没多好过。他老婆丁秋楠一直对他不冷不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透露着鄙视。

两人早就分屋睡了!好在孩子也大了,就那样对付着过日子。

和阎解成离婚以后,冉秋叶随高知父母去了兰芳定居。

而阎解成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那个日进斗金的“培训班”,很快就黄摊子了!

阎埠贵按照一代大秘安石齐(暗十七)的安排,在当年君子兰买卖中栽了个大跟头。把本来丰厚的家底赔了个一干二净。

如今和杨瑞华老两口子靠着他微薄的退休金过活。

至于想找三儿一女要赡养费?

呵呵!那四位可都是他们老两口子培养出来的“精英”。

要钱?

一个个都拿出小记录本儿开始和亲爹妈“算账”。

阎埠贵算计了大半辈子,终于把亲情算计干净了!

至于去子女家里和单位上闹?

自认仅剩“文人风骨”的阎埠贵,拉不下哪个脸。

于是阎埠贵如同原剧里一样开始上街捡破烂贴补家用。

一是真的缺钱,二是为了给子女们增加道德压力。

可惜,那几个“小算盘”根本不在乎这些。

76年地震的时候,四九城各个四合院里搭了无数简易防震棚。如今也都差不多成了半永久自建房。

所以本来宽敞的四合院,如今已经成了私搭乱建的大杂院。

贝勒爷可懒得进那个转身都费劲的大杂院里串门儿!

不过主院的事情他基本都知道。毕竟来这里住,就是为了看这主院里的乐子事儿。

像什么“二大爷”刘海中通过当年资助的大学生徒弟批条子倒钢材赚的钱,都因为一批兰芳的走私“彩电”赔了进去。

至于这次有没有“鸡心领”、“袜子掉色”李怀德参与。贝勒爷只管看乐儿,并不深究原因。毕竟个人有个人的命运,没必要沾着因果。

还有刘光天、刘光福两兄弟为了刘海中那两间自建房打的不可开交。

没多少日子又学他们大哥刘光齐,给老两口子来了个“卷包烩”。还把老刘的煤气罐给“顺”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