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常务大人的奶油蛋糕5(2/2)
“抱歉,抱歉。”
远远看跟个不屑与俗人打交道的高人一样,一聊天感觉有点社恐加憨憨。
龙川彻看到约翰班维尔想了想然后说:
“我见过你,在圣三一学院的学术交流会上。”
龙川彻来过爱尔兰,甚至可以说他还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
普林斯顿的学术交流,他在这里写了一篇《痛苦的含义以及蕴含在痛苦中的美丽》,是针对爱尔兰文学的演讲稿。
“有么”
龙川彻蹙了蹙眉毛,当时学术交流会上人挺多的,他没注意过都有谁。
“当时你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姑娘,很漂亮的那个。”
约翰班维尔上下比划,从对方说的漂亮个子不高等词龙川彻猜测是大小姐。
“真巧。”
龙川彻拿起杯子向对方举了举,只要不是故意来找茬他都欢迎。
东方作者在这不受欢迎,有时候甚至会受到排挤。
“你也参加这次弗兰克小说奖”
来这里的人有文学家有主办方,龙川彻但是不奇怪对方这么问。
“当然,而且我觉得我很有可能获奖。”
龙川老师最近嘴总没个把门的,看着对方不善言辞他关于文学奖的话题是张嘴就来。
什么要学《都柏林人》一样把每个短篇都写透孤独,什么他有最好的关于虚无与绝望的释义。
约翰班维尔越听越古怪,因为他是外界公认这次最有希望获得弗兰克短篇小说奖的人。
他曾经写过一篇《海洋》,被人称作可以感受到乔伊斯的影子。
“《都柏林人》这本书是上世纪的短篇小说范本,你也把写作的主题定位到孤独上”
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约翰班维尔并没有打断龙川彻,他很有礼貌的听对方说完,然后摇了摇头说了句“很难”。
《都柏林人》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地位很高,或者说孤独这个永恒主题在文学圈的地位很高。
《都柏林人》在作品里给了孤独很好的诠释,有的孤独抵达释怀,有的则抵达虚无与绝望,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则被称为让读者走入了生死之间的晦暗地带,那里混合着与孤独有关的一切。
“你写的什么”
对方实话实说,龙川彻也没有生气,小口小口喝着啤酒的他问起了对手的情报。
“也是跟《都柏林人》一样,是偏意识流的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除了短篇小说很出名,还被称作意识流小说开山鼻祖,开创了西方意识流的写作方式,笔下的《尤利西斯》也被称为最晦涩的文学巨著。
“别理他,班维尔。”
龙川彻跟约翰班维尔聊的起劲,耳边突然响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是刚刚过来邀请过约翰班维尔的不知名人士。
这个三十岁左右的人很自来熟的坐在班维尔身边,然后用鄙夷的眼神看着龙川彻。
“这人我认识,他连作品集都没完成,就是来镀个金出版书籍的货色。”
酒吧里一个两个好像都认识自己,龙川彻感觉自己好像也小有名气。
“看你这样也不像我的书友,我的情况你怎么知道的”
在场善意的人好像只有约翰班维尔一个,龙川彻看着面前的爱尔兰人。
穿着考究的西装,胸牌上写着科尔姆的名字。
好像是文学批评家,也好像是这次文学奖的评委。
龙川彻看着对方准备尝尝武田真妃留下来的小半杯威士忌,一腿踹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