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古今物资交换助我暴富 > 第473章 期待疯狂的金价

第473章 期待疯狂的金价(2/2)

目录

小麦总共收了一亿三千一百多万斤。

稻谷收了一亿三千六百多万斤。

玉米收了两亿一千三百多万斤。

土豆、红薯因为要留一部分鲜土豆、鲜红薯来吃,剩下的红薯要么做成红薯干,要么做成红薯粉条,土豆也是要么做成土豆粉条才好长时间保存。

一下子全部挖出来不好处理,只能是吃多少挖多少,做红薯粉条、土豆粉条挖多少,逐渐挖。

所以还不知道具体总产量。

只能通过平均数来计算一个大概,比如在河东郡一百个地方,每个地方挖几亩出来称重,晋阳一带以及雁门、西河郡、上党郡等地也是每个地方挖几亩,计算出一个平均亩产。

去年的所谓土豆、红薯总产量其实也是这么计算的。

今年的土豆、红薯平均亩产和去年大差不差。

最终通过平均亩产计算出来的总产量,红薯是十三亿七千多万斤。

土豆是四十四亿六千多万斤。

加在一起,直接可以长期存放的小麦、稻谷、玉米是四亿八千一百多万斤,还需要另外加工才能长时间存放的红薯、土豆则是五十八亿四千多万斤。

红薯、土豆留种子只能是鲜红薯和鲜土豆。

同时鲜红薯和鲜土豆要在明年春耕以前,代替一部分主粮直接吃。

由于明年春耕之前,可能刘绍率领的南征军团会攻占大量郡县,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肯定要一并在新攻占的郡县推广种植。

所以经过商议,预计会留十亿斤左右鲜红薯和鲜土豆出来,其余四十八亿四千多万斤才会做成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

哪怕十斤得一斤,也预计能得四亿八千四百多万斤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

这样一来,大唐今年秋收,预计可以长时间存放的粮食数量,将接近十亿斤!

计算一个人口平均每天吃一斤粮食,这近十亿斤粮食,便足以养两百八十万以上人口一整年时间了。

而大唐现如今,就算把已经攻下来的弘农郡,以及石虎为了算计大唐驱赶过来意图拖累大唐的五万四千多老弱妇孺,也才堪堪过一百万军民人口。

当然,洛阳之战从刘绍率军兵临城下那天开始算起,到十一月份便已经五个月时间了。

距离石虎认为大唐粮草能够支撑的极限时间很近了,距离石虎战前在洛阳城内疯狂囤积的粮草所能支撑的极限时间,也没几个月了。

一旦洛阳之战取胜,黄河以南羯族主力军队相当于被全部击败歼灭,唐军定然能极为迅速的攻取大量郡县,疆域快速扩张。

彼时大唐要养的人口,便不止是现如今黄河以北的晋阳五郡加黄河以南的弘农郡,而是整个黄河以南、淮河以北。

总之,如果可以,唐皇刘琨还是希望能多储备一些粮食。

手上有粮心里才不慌,手上粮越多肯定越好。

因此,刘琨把大唐秋收的信息都送一份过来给刘绍看的同时,也想让刘绍问一问常建新,今年是否还能和去年一样,用一部分制作出来的红薯粉条、土豆粉条置换成大米、玉米、面粉。

……

刘绍其实挺为难的。

现在是战时,他在前线统兵作战,用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置换其他粮食,得他离开前线回去大唐境内一趟才行。

毕竟做好的红薯粉条、土豆粉条不可能运到前线这边来。

而他做为大军主帅,冒然离开前线,并不太妥当。

去年常建新帮忙置换了七千万斤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

其中四成置换成玉米粒,三成置换成大米,三成置换成面粉。

总共是七千万斤粉条,置换成了两亿一千七百万斤大米、面粉、玉米粒,多得了一亿四千七百万斤粮食的库存。

现代时空。

其实管理农贸公司的尤小柔也来询问过常建新,今年还有没有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

去年的七千万斤粉条,平均每一斤的成本才四块一毛钱,卖出去平均每一斤能得到十块零四毛到五毛钱,也就是说平均每一斤的利润足足有六块四毛到五毛钱。

七千万斤粉条,有六千万斤是在年前卖出去,一千万斤是在年后卖出去,总共得到了超过四亿五千一百多万利润。

尤小柔可是有农贸公司百分之十分红,相当于她从中足足拿到了四千五百一十多万的分红。

能从中分到这么多钱,尤小柔当然希望今年也还能再做这样一笔生意。

当然,做为农贸公司幕后的老板,常建新有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分红,他拿到的是足足超过四个亿!

如果按照去年的销售情况,今年农贸公司也顶多能吃得下七千万斤。

“老板,前年和去年两批粉条质量都非常高,每年我们宣传百分百无农药化肥残留,百分百零添加,都有很多博主买回去直播检测,说要打我们农贸公司的脸,但没有一个成功。而且客户买回去,吃过以后都说好,我们品牌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有了粉丝基础。”

“前年和去年都卖,如果今年没货,怕是之前两年积累的粉丝基础要流失不少。”

“今年如果还有货的话,我觉得吃下八千万斤不成问题!”

尤小柔当时试探性的向常建新提出来。

去年常建新直接询问尤小柔最多能吃得下多少斤,尤小柔计算出来七千万斤,常建新便真的弄了七千万斤来,尤小柔便猜测,只要农贸公司能吃得下,常建新便远不止能弄来七千万斤,八千万斤也肯定没问题。

常建新给尤小柔的回应是:“今年并不确定到底能不能拿到货,过几天我再给你答复。”

这天晚上例行联系的时候。

刘绍和常建新谈到今年红薯粉条和土豆粉条的事情。

对于刘绍来说,毕竟是自己的父皇书信让自己询问,总不能无视,所以他经过考虑还是主动和常建新提起此事。

“真要置换的话,我这边倒没什么问题。”常建新倒没什么顾虑。

听到常建新回应如果要置换的话可以置换,刘绍才继续和常建新商议,他离开前线军营,回一趟大唐境内帮助常建新收取粉条一事的可操作性。

“你真要抽时间离开前线军营几天的话,只要事先安排妥当,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常建新没有刘绍身处前线,随时面临大战的心理压力,他可以比较轻松的考虑事情。

“其实吧,你这个主帅就是身在军中,我可以直接通过你从这边给大军送粮草过去,不用从后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往前线运输。”

“此次大唐军队综合战斗力对比敌军有绝对优势,哪怕敌军突然出城决战,而你不在军中,但只要不出现什么不可预知的大意外,只要正常指挥作战,便不会出现败仗。”

“我想张信的资历和经验,足以代替你正常指挥作战。”

“再说这都对峙了五个月,敌军都没有出城决战,哪有那么巧你离开前线军营几天敌军就承受不住出城决战了。”

刘绍沉吟了一下,便点头认同常建新所说。

“今年如果要置换的话,最多置换八千万斤。”常建新给了刘绍一个具体的数量。

刘绍当即眼睛一亮,八千万斤粉条,如果按照去年的置换比例,可以置换两亿四千八百万斤,大唐可以长期存放的粮食能多一亿六千八百万斤。

虽然他在常建新那里还有五六十亿斤大米等价的余额,实际并不缺那一亿多斤粮食,但是一码归一码。

他知道置换粉条这件事情,常建新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利益。

大唐这边相当于不用付出什么,八千万斤粉条便可以多换到一亿六千八百万斤粮食,对于大唐来说,粉条还是大米、面粉、玉米,都是粮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大唐能从中得到利益的同时,常建新也能从中得到利益,这就是一种双赢的交换。

主要是刘绍心底里希望能尽可能的让常建新从他这边多得到一些利益,以更进一步的维系和常建新之间的关系。

利益永远是维系两个人之间关系最牢固的东西。

直接用余额向常建新交换粮食过来,哪里有用粉条置换同时也让常建新从中额外得到一些利益来得实在。

最后,刘绍做出决定道:

“如此的话,我写信让父皇下旨,先集中人力将河东郡出产的红薯、土豆制作粉条,就近囤积在安邑城内,等囤积到一定数量,我便从前线军营赶去安邑城几天。”

从洛阳前线到河东郡安邑城总共四百多里,如果是军队行军可能要走九天十天时间,来回可能要用二十天。

可如果只是刘绍带着亲卫骑兵全程骑马奔跑的话,四天时间足以一个来回。

刘绍不怕辛苦,常建新自然没有意见。

这件事情便定了下来。

现代时空这边,结束和刘绍的联系以后,常建新也打电话回复尤小柔,让她在农贸公司那边做好准备,具体哪一天能拿到货,现在则还不确定,不过到时候会提前几天通知她。

尤小柔很兴奋,八千万斤粉条,如果按照去年的利润率,全部卖出去便是足足五亿一千六百多万利润。

算上今年的其他收入,今年年底分红,她有概率能拿到六千多万分红,光想想心里就控制不住激动有没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