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玩不转啊(2/2)
三千亩耕田,其中还有一些不方便灌溉的旱地,需要养活向阳大队一千多口子,可想而知,向阳大队的人以前过得是多么拮据。
这时候的粮食产量,和几十年后根本就没法比。
几十年后,很多粮食亩产都是上千斤。
这时候不行,由于种子、灌溉、肥料等种种原因,很多粮食的产量都低得让人不可思议。
亩产两三百斤的小麦,两三百斤的玉米,三四百斤的水稻,比比皆是你敢信?
就这还是好的,到了西部的干旱地区,很多地方完全就是靠天吃饭,下雨就有粮食吃,如果不下雨,这一季粮食就算是完了。
产量有时候连一百斤都不到,亩产只有几十斤,农民根本就吃不饱!
如果是以前,哪怕李卫民当了大队长,村民也不可能让他胡来。
放着种了几辈子的小麦不种,改种水稻,还要种蔬菜,这不扯淡吗?
即便玩命种地,大家也吃不饱,要是让你胡折腾,万一折腾坏了,大家还不得饿死啊!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李卫民要种水稻,种蔬菜,居然没有多少人反对,甚至很多人都举双手赞成!
好吧,主要还是大家有底气。
反正向阳集团能赚钱,粮食种坏了,大不了吃向阳集团的,谁让李老三胡折腾咩!
李卫民不是滥好人,没有一定的好处,不可能干那种自己冒险,让别人享受好处的蠢事。
成功了算大家的,失败了算向阳集团的,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或许有人是圣母,但李卫民不是,或者说大部分重生者都不是。
之所以费那么大力气,是因为李卫民准备把向阳大队,打造成新城县乃至新原地区,甚至是全国的一个先进典型!
像前世的南街村、华西村,全国人民人尽皆知,甚至入了高层的法眼,还怕有人来摘自己的桃子吗?
摘桃子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像那种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股份的那种,可运作的空间比较大,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像南街村、华西村这种树立的典型,一般人还真不愿意碰。
上辈子,李卫民见过有人折腾上市公司的,却没见过有人抢着当南街村和华西村庄主的!
……
“稻花鱼?”
“反季节蔬菜?”
“地膜技术?”
“……”
懵逼了。
包括范老师在内,所有人都懵逼了!
李卫民说的这些词汇,大家都听过,毕竟是学农学的。
可是,听过不代表就见过,更不代表就会这种技术!
我们是学农学的不假,可是这么先进的技术,我们没学过啊!
就算学过,也是一知半解,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没有!
“李……李卫民同学,你这些设想,都是怎么来的,这么多新名词,新技术,都是在哪听说的啊?”
来之前,范老师还自信满满,不就是搞一些蔬菜试验田吗,这东西自己熟啊,小菜一碟,根本就不在话下!
谁知,听了李卫民的一顿忽悠之后,范老师傻脸了。
就你说这些技术,是咱们新原大学农学院能掌握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