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心道征途 > 第32章 开始反击(一)

第32章 开始反击(一)(1/1)

目录

第三十二章开始反击(一)

赵王李昂派系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支持。一位赵王派系的大臣站出来,大声说道:“不错,安平王的产业不仅没有与民争利,反而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酉阳城的多少百姓在十三皇子的工坊做工,有钱挣有饭吃,这等利民之举,怎能被无端指责”。

四大家族的大臣们见状,心中虽怒,却也无从反驳。此时,皇后也开口了:“安平王子所言不差,这些产业的收益确实为内库带来了不小的补充,也让百姓的生活有了改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然而,四大家族的大臣们怎会轻易放弃?他们深知,若能让李觉的产业收归国有,不仅能削弱李昂的势力,还能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一位大臣再次站出来,冷笑道:“即便这些产业的收益归入了内库,但安平王行商贾之事,终究有损皇家尊严。我等身为臣子,怎能坐视不理”。

李觉听后,心中虽有怒意,但面上却依旧平静。他深知,这些大臣们不过是借着朝堂之争,试图打压自己和李昂的势力。他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大人,我虽行商贾之事,但所为何事,不过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为了大秦的富强。若此举有损皇家尊严,那我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这些产业的收益将全部用于大秦发展,绝无半点私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群臣们被李觉的这番话所震撼,一时间竟无人再敢开口。李觉继续说道:“我愿将这些产业的经营权交由朝廷监管,收益依旧归入内库。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产业的正常运转,又能避免与民争利之嫌。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李觉的话音刚落,赵王李昂便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安平王所言极是,这些产业本就是为国家和百姓所用,如今交由朝廷监管,更是无可厚非。我愿全力支持”

皇后也点了点头,说道:“安平王的提议甚好,既保全了皇家尊严,又能让百姓受益。我看此事就这么定了”。

然而,秦皇却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事绝非表面上的与民争利那么简单。李觉的崛起,已经引起了朝堂上的诸多变数,而四大家族的发难,更是让他意识到,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变得愈发复杂。有可能影响到朝堂的平衡。最终,秦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还需慎重考虑。安平王,你先闭门思过三个月,待此事有了定论,再做打算”。

李觉听后,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他深知,朝堂之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他微微一笑,说道:“儿臣领旨。这三个月,我定会好好反思,若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和诸位大人多多指教。”

朝堂之上,群臣们纷纷散去,而李觉的心中却早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深知,这三个月的闭门思过,不过是秦皇为了平息朝堂之争的权宜之计。而他,也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谋划一下未来。

回到王府后,魏子期和钟无牙立刻来到李觉的书房。两人的脸上虽满是为李觉抱屈的神情,但言语间却依旧保持着理智。魏子期沉声道:“殿下,朝堂之事复杂,秦皇不可能让一位皇子一家独大。此次让殿下闭门思过,也是给赵王李昂一个警告,让他有所收敛”。

钟无牙也点头附和:“四大家族此次发难,背后必有深意。他们担心殿下和赵王的势力过大,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所以,这次的事情,殿下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李觉沉默片刻,说道:“我明白,但四大家族欺人太甚,我绝不能坐以待毙。三皇子李弘的母家刘氏氏族,家族的主要生意是盐业,占了大秦的八成以上。这次,我就从盐业下手!”

魏子期和钟无牙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钟无牙问道:“殿下有何打算”。

李觉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新买的那片地有几座盐岩山,经过处理就能制作出精盐。而且,这种精盐的制作工艺比大秦现有的水平高得多,原材料也很廉价。如今大秦的盐价是十五钱一升,我算了一下,我们制出的盐只需现在价格的一半就能大挣。”

魏子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殿下,这可是个好机会!”

李觉点了点头:“这次,我决定将九成利润交给秦皇,自己只拿一成。这样一来,既能削弱四大家族的势力,又能为皇家内库带来丰厚的收入。四大家族就算想反对,也找不到理由”。

钟无牙也点头赞同:“殿下此计甚妙,这样一来,陛下最为高兴,陛下仍四大家族许久,只是他们太过势大,要是动了他们,就会引起大秦的动荡,所以陛下不能,如果刘家的盐业垄断地位被打破,陛下也可以通过此法杀鸡儆猴,但是殿下的处境也会越来越不妙,我害怕四大家族会铤而走险,拿殿下下手”。

李觉站起身,目光坚定:“没事,大秦苦四大家族久矣。我这么做也算是为民除害了。但是这次,我不能再带上李昂。他已经有足够的实力,父皇对他都有些忌惮了。这次的盐业计划,我会让魏先生和钟先生负责具体的事务,务必小心谨慎”。

魏子期和钟无牙对视一眼,齐声道:“殿下放心,我等定不负所托”。

李觉道:“明日,我会将器皿和制作方法写下来交与你们,我被禁足,因此一切都仰仗两位先生了”。连李觉将岩盐提纯的方法写了下来:首先,开采后的岩盐可用石锤、石臼之类的工具来砸碎岩盐。然后把碎盐溶解盛满水的大木桶中,然后静置让杂质沉淀。接下来用布或者草灰来过滤掉不溶的杂质。之后将液体放在陶罐中煮,让水分蒸发,留下盐分。最后收集结晶的盐,用石臼再次研磨成细盐。再将这些细盐溶于水,重新再进行三遍。所得的细盐就可食用。第二日,魏子期,钟无牙拿着李觉写的制作方法赶往新买的那块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