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大晟淮南】人醒天未明(2/2)
他本就不喜这个世界的规矩,或许是随性惯了,在别人执行计划时竟会觉得困倦。可现在都在这里,自己再离开会显得有些自大。
他尽力想要转移注意力,也或许是今日起的实在是有些太早了,困意袭来,挡也挡不住。
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进来了,花抚琴喋喋不休的策略在他耳中就如催眠曲,一点一点让他进入睡眠。
他无奈的叹息,索性挪步到了时清灼身后,准备小憩一会。时清灼比他高,自己在他身后可以很好的被挡住。
所有人都在各抒己见,时清灼也插不进话。突然间,仿佛有人的额头贴在了自己背上,让他小心的转过了头。
白无常低着头,紧紧的贴在他的后背。他不知所措,本欲出声,却感觉到了白无常安稳的呼吸声。
太傅不会靠着自己睡着了吧?
心跳莫名的加快,全身也不自觉的绷紧。周围光线太暗,白无常又起的很早,的确容易产生睡意。
他的喉结不自觉的滚动,周围嘈杂的声音在他脑中嗡嗡作响。他一动不动,怕将白无常惊醒。
“既然如此,那就先按计划进行吧!各位可以去准备了!”
所有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唯留下时清灼一人站在原地未动。花抚琴还认为他有其他事情,开口询问:“世子殿下,还有什么疑问吗?”
时清灼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这时花抚琴才注意到他身后貌似还有一人,便动身来到他身侧。
她有些不可置信,小声道:“太傅这是,睡着了?”
白无常睡觉特别安静,呼吸平稳没有一点声音。又因为营帐内光线昏暗和时清灼挡住的原因,让花抚琴现在才发现。
“本将军说话有那么无趣吗?竟令太傅睡着了。”
时清灼赔笑道:“花将军,这也不能怪太傅。他这几日太累了,今日又起的早,难免会出现今天的情况。”
花抚琴也被逗笑了,无奈的摇摇头,轻声的离开了营帐。
营帐外将士的声音不大不小的传进来,可时清灼只能听见白无常平稳的呼吸声。这已经过了很久了,白无常竟还睡得如此安稳,可想而知这几日他的压力有多大。
他现在真的特别想转身将白无常搂在怀里,就像小时候那样。
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在白无常怀中哭着哭着睡着了,也是白无常将自己无声的抱回床榻上。
现在想来,竟有些羡慕小时候的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往白无常怀里钻。
猛然间,身后的触感消失了,残留的余温也很快被寒冷的天气侵蚀。他慌忙转身,白无常却已经醒了过来。
他望着白无常迷糊的模样,小声道:“太傅,你睡着了。”
白无常醒来时发现周边都安静不少,心中顿时一阵慌乱。他摸着自己微红的额头,对视着时清灼戏谑的目光,窘迫感油然而生。
时清灼伸手理了理白无常杂乱的发丝,解释道:“放心吧太傅,除了我和花将军,没人看见你!”
眼前的人几乎把白无常的心思看透,更是让白无常不知所措了。时清灼脸上的笑从没收敛,盯的白无常不好意思。
“当、当真没有人看见?”
时清灼终于忍不住的笑了出声,只觉得这样的白无常特别可爱,他真的很想将白无常抱入怀中。
“放心吧太傅,我挡在你身前,将你遮挡的很好!”
白无常半信半疑,跟着时清灼出了营帐。见周围的将士都没有异样的目光投来,才慢慢的回过神来。
因为计划都已经商议好,他们也该继续行军。顺利抵达时,天色也微微亮起,一侧的高山也可以看见云殇的动向。
人熊的危机已经被解决,但周边的密林也必须再一次进行排查,防止潜在的危险。
他们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军中悠闲自在,毫无紧张之色。十万大军有说有笑,让早已被发现的淮南探马倍感压力。
时清灼的剑术是白无常所授,当时白无常用折扇,用柳枝,甚至赤手空拳也将时清灼打的还不了手。如今白无常终于拿起剑,时清灼的剑术也登峰造极,二人今日闲来无事也进行剑术切磋起来,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
风归并未出鞘,时清灼却已经败下阵来。他大口喘着粗气,汗如雨下。抬眸看去,白无常却一脸轻松,脸上带笑,朝着他走来。
“剑术提升的不错,多练几年就能赶上我了。”
“真的?!”
“假的。”白无常哈哈大笑,唬到了时清灼觉得很开心,“不过你的剑术已经很厉害了。”
这时,迟暮从人群中走出,说道:“太傅,淮南派了信使,想要与我们谈谈。这人是秦礼辙,指名道姓要清灼去。”
“求和吗?真有趣。”白无常轻蔑的笑了出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既然秦尚书选择出任淮南使者前来求和,何不见见呢?清灼,你觉得呢?”
时清灼爽快答应:“好啊,我去。太傅要和我一起吗?”
“信中明确要求只让清灼一人去。”迟暮皱眉道:“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了,我强敌弱,一举攻下云殇,什么事都没有。”
白无常眉目中尽显杀意,竟只让时清灼一人前去,其中凶险不小。他说道:“回信给淮南,谈判可以,但我得一起去。若是他们不愿,那一切都免了。”
……
旷野中,秦礼辙一人站在其中,显得格外渺小。不远处,两个身体随着缓缓出现。他们骑着马,由远及近,很快来到了他身前。
两军固有界限,白无常二人也并没上前。相比于京城一别,秦礼辙更显老态,这段时间他所承受的压力也快要将他压垮。
“秦尚书,好久不见。”白无常翻身下马,依旧恭敬的行礼,“秦尚书竟是邀约的清灼,本太傅在一旁定不会出言半句。”
白无常这一礼,令秦礼辙倍感羞耻。他明白,这一大晟礼,敬的是曾经的吏部尚书,而不是现在的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