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628章 练兵和发展经济两不误

第628章 练兵和发展经济两不误(1/2)

目录

教室里,教官认真地讲解着战术知识,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渴望着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

此外,三八六旅和独立旅的基层指挥员培训学校、炮兵培训学校、机枪兵培训学校和射击培训学校等也纷纷成立。

训练场上,将士们刻苦训练,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不仅如此,陈振华还极具前瞻性地组建了鞋厂、衣服厂、帽子厂、制袜厂、面粉厂、榨油厂等生产线。

在鞋厂里,工人们忙碌地制作着一双双结实的鞋子;衣服厂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一件件崭新的军装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部队。

这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展现了陈振华等人的深谋远虑和全面考量。他们不仅在为当前的战斗拼搏,更是在为未来的胜利奠定基础,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努力着。

熟悉后世历史的陈振华深知,最终的战争较量,打的是经济,是财力,更是生产能力。他清晰地明白,只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生产体系,才能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此刻的陈振华,毅然决然地从基础建设入手,从最细微的生产环节开始。因为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他能够力所能及的,首先便是解决与将士们息息相关的基本物资供应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衣服、鞋帽的供应以及至关重要的子弹生产。

陈振华的这一系列举措,毫无意外地赢得了陈大旅长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战神副师长的衷心赞同。

陈振华精心规划建设的,不只是简单的纺织厂,在他的蓝图中,制鞋厂要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制鞋厂里,工人们先精心挑选坚韧的皮革,经过细致的裁剪和打磨,使其边缘光滑平整。然后,运用特制的针线,将鞋底与鞋面紧密缝合,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将士们的关爱。

为了增加鞋子的舒适度和耐用性,在鞋底部分,还特别采用了多层加厚的设计,并且嵌入了具有良好弹性和缓冲效果的材料。

这样一来,将士们穿上这些鞋子,无论是在崎岖的山路行军,还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奔跑跳跃,都能感受到脚部的舒适,减少受伤的风险。

制衣厂内,熟练的工人们精心裁剪布料。他们根据精确的尺寸和设计图纸,用锋利的剪刀将大块的布料裁剪成合适的形状。

每一道缝线都紧密而整齐,针脚均匀细致,确保军装的结实耐磨。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将士们的作战需求,增加了许多实用的细节设计。

比如,在衣服的袖口和领口处,采用了收口的设计,既能防风保暖,又不妨碍行动。衣服的口袋位置合理,大小适中,方便将士们存放一些必要的小物品。

制袜厂中,一台台织袜机飞速运转。优质的纱线在机器的牵引下,交织成细密的袜子。为了增强袜子的保暖性,在袜筒部分特意增加了厚度。同时,在脚趾和脚跟等容易磨损的部位,采用了加强的编织工艺,使袜子更加耐穿。

而且,他还极具前瞻性地在黎城的一个偏僻山沟里,积极筹划建设第二黄崖洞兵工厂,并且直接建设了两条子弹生产线和一条手榴弹生产线。

现在的情况着实严峻,子弹、手榴弹以及各类弹药的生产数量极其有限。对于独立旅自身的子弹供应来说,还能勉强支撑,但一旦要满足129师甚至是整个八路军总部的需求,现有的产量就捉襟见肘了。

在子弹生产线上,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各种设备,从原材料的筛选,到弹壳的制造、火药的装填,再到弹头的安装,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无误。

为了提高子弹的质量和稳定性,陈振华还安排了一台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每一批生产出来的子弹进行严格的抽检,确保其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

因此,陈振华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黎城和平顺县,充分利用它们在晋东南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尤其是潞城和长治原有的重工业基础。

要知道,在小鬼子撤离长治和潞城之后,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拥有着相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

当长治和潞安城被成功拿下后,陈振华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全力扩充生产规模,大力推动建设与发展。

在面粉厂中,大型的磨面机日夜轰鸣,大量优质的小麦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机器,经过精细研磨和多层筛选。

在研磨过程中,机器的转速和压力都经过精确的调试,以确保小麦能够被充分研磨,同时又不损失过多的营养成分。

筛选环节则使用了细密的筛网,将面粉按照粗细不同进行分类,满足不同的制作需求。洁白如雪的面粉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