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思路(2/2)
…………
京城党校的金帆教授开始在东镇授课,起初东镇的官员们还以为是走过场,哪知道是来真的。
纪委全程监督课堂纪律,每个人还要谈学习的体会,最后据说还要到外地去考察。
官员们书面的体会材料的批改,历程秘书长安排给成林负责。他要求成林在体会材料批改用语中犀利一些,让这些过惯太平日子的老爷们能认真起来。
成林这段时间一直在想琢磨合村并居的事,越琢磨越感觉到事情的复杂性,自己以前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事不能一蹴而就,是个长期的进程。
现在的合村并居,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对农村的反哺。建国以来的二元体制,让城乡剪刀差越来越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数十年没有改变,这种局面本身就不合理。
这些年北方各地为坚守十八亿耕地红线,脑筋都打到农民的宅基地上。反观南方各地,百姓宅基地不受占地限制,住宅翻新扩建执法力度也比较松。
成林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南方不发达地区的民宅,都能轻松碾压北方大部分地区。这种差距是耕地红线政策的南北剪刀差造成的,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检讨的时候。
正好来东镇授课的金帆教授,也在关注合村并居,课余时间跟成林多有交流,他对成林在合村并居问题上的一些看法多有赞同。
回去以后他让助手查了成林的简历,一查有点吃惊。
成林早几年发表的文章,如今看来都一一验证是正确的,他的《经济杂谈》比起自己在东镇授课的内容一点不逊色,甚至更贴近现实。看看成林的硕导和博导,是金帆教授熟悉的张凡和卢教授,难怪成林这么出色。
在来东镇授课的时候,金帆教授在课堂上推荐了成林的《经济杂谈》,作为学员们的课外辅助教材。
在合村并居问题上,他鼓励成林写一篇文章,系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
成林年初的时候已经写了四千多字的文章,只是感觉自己现在的身份不适合再去出风头。
金帆教授建议成林,从学术论文角度来论述,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成林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建议有关方面发行两万亿长期专项国债,对几个粮食主产区的合村并居进行扶持。
这笔钱投入能起到几方面作用:
其一,对拉动粮食主要生产地区的经济有明显效果。
其二,能弥补土地红线带来的地区政策剪刀差
其三,夯实农村的脱贫的基础。
成林把文章修改后给了金帆教授。
金帆教授将文章略作修改,推荐给《党建》杂志。
文章发表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合村并居一线的基层官员和政府,认可成林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一种声音来自于经济专家学者大V们,他们认为成林的观点在哗众取宠,在夸大政策的差异,长期国债将增加政府负担,况且投入产出没有性价比。
这种局面出乎成林意料,他和金帆教授的出发点都是学术探讨,只是一家之言。是否具备操作性,大家可以群策群力,集中所有人的智慧,来把合村并居这件事了办好。
袁一琦给成林打来电话:
“兄弟,你这次又扔了一颗手榴弹啊。”
成林也是哭笑不得:
“袁哥,这只是我在东镇合村并居的调研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农村是数亿农民兄弟的根,也是他们乡愁的寄居地,不能单纯把农民赶上楼当成合村并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