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 第九十九章 直到这一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直到考题是什么!

第九十九章 直到这一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直到考题是什么!(2/2)

目录

而自己多年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一位自恃才华出众的学子,满脸不屑地说道:“不就是在倭国待了一段时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寒窗苦读数十载,论学识和能力,不见得比他们差。”

“凭什么他们可以不经过考核就得到这样的美差,而我们却要在这里辛辛苦苦地备考。”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满。

另一位官员也在私下里抱怨:“这太不公平了。”

“我们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为朝廷做了那么多实事,却比不上他们在倭国的那点经历。”

“说不定他们在倭国也没做出什么真正的成绩,只是会讨好陛下罢了。”

尽管有羡慕和嫉妒,但归根结底,所有人都将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视为了目标。

他们自觉自己并不输给三人,心中燃起了一股斗志,想要在考核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我不会因为他们得到了特殊待遇就气馁。”

“我会在考核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让陛下和朝廷看到我的能力。”

“到时候,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朝廷做出重要的贡献。”

“虽然他们现在有了更好的起点,但我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我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在未来的官场中,我也要和他们一较高下。”

于是,原本就紧张的备考氛围变得更加浓烈。

学子和官员们更加刻苦地学习,他们研究政务案例,提升自己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他们要证明自己不比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差。

……

赵谦向朱允熥详细汇报着那些学子和官员们的情况:“陛下,自从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的事情传开后,那些参与考核的学子和官员们反应不一。”

“有人羡慕他们的际遇,有人心生嫉妒,但更多的人将他们视为目标,备考的劲头比以往更足了,整个备考氛围十分热烈。”

朱允熥轻轻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睿智。

赵谦见状,不禁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陛下,您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利用杨荣他们三人的例子,激发了这些学子和官员的斗志,让他们都卯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

“如此一来,咱们大明定能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朱允熥哈哈一笑,笑声爽朗而豪迈。

“这还不够,咱们不妨再加一把火。”

“你去告诉他们,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待遇,是因为他们乃是殿试前三名。”

“而且此次考核优异的,朕也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赵谦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朱允熥的用意。

他兴奋地说道:“陛下英明!这样一来,那些学子和官员们必定会更加努力。”

“殿试前三名的光环本就极具吸引力,再加上优异者有丰厚奖励,他们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朱允熥微微点头,“朕要让他们知道,只要有真才实学,为朝廷尽心尽力,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此次考核,就是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朕期待着能看到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赵谦领命后,迅速离开了御书房。

他马不停蹄地赶到那些学子和官员们备考的地方,将朱允熥的话传达了下去。

学子和官员们先是一阵惊愕,随后便是一片哗然。

“原来杨荣他们三人是殿试前三名,怪不得能得到陛下如此器重。”

“殿试前三名啊,那可是万里挑一的人才,看来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还很大,得更加努力才行。”

而当听到考核优异者会有丰厚奖励时,众人更是热血沸腾。

“陛下如此重视此次考核,还给予丰厚奖励,我们一定要拼尽全力。”

“说不定我也能像杨荣他们一样,得到陛下的赏识,为朝廷做出一番大事业。”

原本就紧张的备考氛围变得更加炽热。

学子和官员们废寝忘食地学习。

朱允熥坐在御书房中,听着赵谦带回的众人反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考核将会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

在朱允熥抛出的重磅激励之下,那些参与考核的学子和官员们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个个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拼搏姿态,整个备考场景热火朝天。

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将自己埋首于书斋之中,与外界隔绝。

他们桌上的油灯常常彻夜不熄,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

一位来自偏远乡村的学子,家中条件简陋,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热情。

他用粗糙的双手翻阅着破旧的书籍,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记录下来。

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忘记吃饭,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凉水。

各个学社成为了知识碰撞的战场。

学子们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经史子集、时政要闻。

他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

在一次关于如何治理地方水患的讨论中,一位学子提出了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案,立刻遭到了另一位学子的反驳。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从历史上的治水案例到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最终,他们在争论中互相学习,完善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核的节奏和氛围,学子们自发组织了模拟考核。

他们模仿正式考核的流程,设置考官和考生,进行答题和辩论。

在模拟考核中,考生们紧张而又兴奋,尽力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考官们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判,指出考生们的不足之处。

一位学子在模拟考核中表现不佳,被考官指出逻辑混乱、观点不明确的问题。

他没有气馁,而是虚心接受批评,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在之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那些有一定官职的官员们不再满足于坐在衙门里处理公文,而是纷纷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

一位地方知县,带着几个衙役,走村串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

他询问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对当地政策的看法。

通过这次调研和实践,他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官员们还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

他们每天下班后,都会抽出时间回顾自己一天的工作,思考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一位知府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时,由于情绪激动,处理方式不够妥当。

事后,他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缺乏冷静和耐心。

他写道:“作为一名官员,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能被情绪左右。”

“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定要先倾听双方的意见,再做出公正的判断。”

在这种激励之下,学子和官员们都在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

在学子和官员们夜以继日的刻苦准备中,考核的日子终于缓缓来临。

考核当日,整个考场外已是人头攒动。

学子们身着整洁的长衫,官员们则穿着庄重的官服。

他们有的神情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

有的强装镇定,眼神却透露出一丝忐忑。

还有的相互交流着,试图缓解内心的压力。

一位年轻的学子,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他不停地在原地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旁边一位年长的官员看到他这副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道:“莫要慌张,放宽心,把你平日里所学发挥出来便是。”

年轻学子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随着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

考生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迈着坚定而又略显沉重的步伐走进考场。

考场内,桌椅整齐排列。

监考官员们身着威严的制服,神情严肃地在考场内来回巡视。

他们的目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

考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小心翼翼地打开笔墨纸砚。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人都很紧张。

因为直到这一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考题是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