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 第一百零一章 朱允熥给六人安排的新任务!

第一百零一章 朱允熥给六人安排的新任务!(1/2)

目录

朱允熥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已表明了觉得更有潜力的方面,那朕便赋予你们相应的职责。”

他看向解缙,眼神中带着期许:“解缙,你认为去田地体验的考生能体会民生艰难,日后可在农业政策上有所作为。”

“那你便负责跟进那些选择去田地的考生。”

“你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观察他们在这七天里的表现。”

“看看他们是否能真正放下身段,与农民们打成一片,是否能用心去了解农业生产中的种种问题。”

“详细记录下他们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以及他们与农民交流时展现出的态度和能力。”

解缙连忙跪地,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您的重托。”

“臣会每日都会深入田间,仔细观察这些考生的表现,将他们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

接着,朱允熥把目光转向夏元吉:“夏元吉,你看重去经商考生的经济头脑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那你就负责那些投身商业的考生。”

“你要跟随他们走进商铺、集市、码头,看他们如何与商人洽谈生意,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观察他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是否能坚守原则,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是否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记录下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朕全面评估他们的能力提供依据。”

夏元吉恭敬地叩首:“陛下,臣明白。”

“臣会密切关注这些考生在商业领域的表现,为陛下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

随后,朱允熥又看向黄观:“黄观,你觉得去当工匠的考生能推动大明手工业发展。”

“你便去关注那些选择当工匠的考生。”

“深入到工坊之中,看他们对待工艺制作的态度是否认真严谨,是否有耐心去学习和掌握那些精湛的技艺。”

“观察他们是否能与工匠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是否能提出一些有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将他们的表现一一记录在案。”

黄观点头称是,坚定地说:“陛下,臣一定全力以赴,把这些考生在工坊的表现详细记录下来。”

最后,朱允熥看向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你们三人认为三个行业各有独特之处,关键在于考生的感悟和成长。”

“那你们三人就相互配合,对这三个行业的考生进行综合观察。”

“看看他们在不同行业中所展现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

“通过你们的观察和记录,为朕全面了解这些考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一同跪地,齐声说道:“陛下,臣等定会通力合作,全面观察考生们的表现,为陛下选拔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朱允熥满意地点点头:“此次考核意义重大,关乎我大明未来的人才储备。”

“你们务必要认真负责,公正客观地记录下考生们的表现。”

“朕期待着你们的汇报,看看谁能在这次考核中崭露头角,成为我大明的可用之才。”

六人领命后,各自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准备奔赴各自负责的领域,开启对考生们的观察和记录工作。

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宫殿之外,偌大的宫殿内再度恢复了宁静。

朱允熥若有所思。

他开口问道:“赵谦,你如何看待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六人?”

赵谦随即有条不紊地分析起来:“陛下,这六人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他们才干卓越,各有所长。”

“有他们在,臣在处理政务时能够省不少事,陛下您自然也能省心许多。”

赵谦顿了顿,继续说道,“黄观大人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

“他做事严谨细致,对待每一项政务都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公正无私,选拔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而且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是陛下可以信赖的肱骨之臣。”

“夏元吉大人则是理财的高手,”

赵谦脸上露出钦佩之色。

“他就像一位精明的管家,将我大明的财政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深知民间疾苦,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总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力求做到收支平衡,让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

“他为人宽厚仁慈,善于与各方沟通协调,能够团结众人之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有他在,我大明的财政就如同坚固的堤坝。”

“解缙大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他的才思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史子集,他都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他敢于直言进谏,为陛下出谋划策。”

“但他性格有些刚直,有时过于冲动,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可能会因为言辞过于激烈而得罪人。”

“不过,这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惜直言犯上。”

赵谦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

“杨士奇沉稳内敛,心思缜密。”

“他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谋士,在关键时刻总能冷静分析局势,提出明智的决策。”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团结身边的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在处理政务时,他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杨荣则是机智果敢,应变能力极强。”

“他就像一位英勇的将军,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他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洞察局势的变化,为陛下制定出合理的战略方针。”

“杨溥大人为人谦逊低调,品德高尚。”

“他就像一位温和的长者,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

“他注重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赵谦说完,抬起头,“陛下,这六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若能让他们齐心协力,共同为我大明效力,定能让我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繁荣昌盛。”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赵谦的分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微微点头,说道:“你分析得很透彻。”

“朕正是看中了他们的才能和品德,才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

金陵城外的小村庄里。

宋忠迈着匆忙的步伐走进小院,他的神情带着一丝兴奋,见到朱元璋后,赶忙上前躬身行礼:

“陛下,金陵城内考核的情况,臣已打探清楚,特来向您汇报。”

“快说,允熥这考核搞得如何?”

宋忠开始详细汇报起来:“陛下,此次考核分为两轮。”

“第一轮考核定力和纪律性,不少考生因在等待考题时动了身子或者交头接耳,被直接淘汰。”

“第二轮考核更是别出心裁,琼王殿下让考生们用七天时间深入各行各业,如田间劳作、经商买卖、当工匠学艺,之后还要写出感悟。”

朱元璋听完,先是一愣,脸上露出些许惊讶的神情。

片刻之后,他的脸上突然绽开了爽朗的笑容。

“哈哈哈哈,咱这大孙真的是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主意,而且每一个还都不错,当真是好!”

“第一轮考核定力和纪律性,这就好比给这些考生们立了规矩。”

“为官者,若连这点定力都没有,日后如何能在复杂的官场中坚守原则,为百姓办事?”

朱元璋继续说道,“而这第二轮考核,让他们深入各行各业去体验生活,更是妙极了。”

“只有真正了解了民间疾苦、各行各业的情况,日后为官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贴合实际的政策。”

宋忠在一旁点头称是:“陛下所言极是。”

“琼王殿下此举,不仅能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还能让这些人才更加贴近百姓,了解社会。”

朱元璋继续笑着说道:“允熥这孩子,能想出这样的考核办法,说明他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明的江山社稷。”

说完,朱元璋轻轻抿了一口茶,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

参加第二轮考核的考生们,各自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出发,开启了为期七天的体验之旅。

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赵谦安排的人密切关注着,随后如实禀告给朱允熥。

选择去田间体验的考生们,一大早就跟着农民们来到了广袤的农田。

初到田间,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又陌生。

一位年轻的书生,看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兴奋地挽起裤腿,准备下田劳作。

然而,刚踏入泥地,他就差点滑倒,引得周围的农民们一阵善意的笑声。

农民们耐心地教他如何插秧,他学得十分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农民的动作,双手笨拙地模仿着。

但没干多久,他的腰就开始酸痛起来,额头上也布满了汗珠。

他直起身子,擦了擦汗,看着自己插得歪歪扭扭的秧苗,心中满是感慨:“原来农民们的劳作如此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在休息的时候,他与农民们攀谈起来,了解到了农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

比如灌溉水源不足,遇到干旱年份庄稼就会减产。

还有种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收成。

他认真地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心中思索着如何才能帮助农民们解决这些难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