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疆域(1/2)
十几个人就让陆北觉得烦躁,按照后世操作八十二毫米迫击炮的训练期需要半年,还是有计算器的前提下,这群算千以内数字计算都迷糊。
没辙,硬着头皮也得上。
只有教会他们如何标准化,才能尽可能让更多战士熟练上手,这些各团炮兵队炮手也算是老手,但基本都吃熟练度。
让他们使用迫击炮、掷弹筒,敲敌人的火力点也是一打一个准,但教其他人学,架不住嘴笨,只能把自己急的团团转。
一群人坐在河滩上,陆北叫人搬来桦木制作的简易黑板,用木炭在上面画出弹道夹角示意图,回答每一位战士的疑惑。
团长冯志刚远远地站在一棵槐树下,不知何时,夏云杰军长来到他身旁。
“能有这样专业的年轻人加入咱们,这是好事,早晚有一天能将日寇驱逐出境。”
“老夏。”
冯志刚吃惊的回头看去:“你怎么来了?”
“随便看看,检查一下各部队训练工作,经过刘侉子屯的战斗,各部损失很大,你们三团是伤亡最大,你引起重视。”
“是!”
夏军长说:“一定要安抚各级指战员的思想,明确抗战必胜的理念,牺牲虽然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白白牺牲。
三江百姓把孩子交给咱们,是相信咱们能胜利。”
“明白。”
点点头,夏军长说道:“近期三团主力还是以休整训练为主,尽量不参加作战任务。”
冯志刚也知道,三团伤亡惨重,虽然军心可用,但战斗力可不是军心能完全弥补的,主要工作方向当放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上。
看着路边七八匹满载物资的马匹,甚至马背上还系着一块黑板,这些东西都是从开拓团的日本学校搬来的,第六军几乎把开拓团留下的东西都打包带走。
冯志刚问道:“老夏,你这是?”
“去一趟抗联军校,学校缺少教学用具和一些物资,正好这次战斗缴获不少,送给军校学员使用。”
聊了几句,夏军长走向河滩,亲自慰问了众人,鼓励陆北将技术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志,为队伍培养一批优秀且专业的炮兵。
硬着头皮陆北答应下来,自己并不是炮兵专业,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在抗联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谁又不是硬着头皮克服各种困难?
······
半个多月过去,直到七月中旬。
夜晚。
满身疲惫的陆北扛着桦木黑板,坐在火堆旁用刺刀削黑板,木板表面已经被炭笔染成黑色,每用过一次,陆北就得拿着刺刀将表面削掉。
炮兵队的同志正在用桦树皮当笔记本,绞尽脑汁计算滚加滚减,实在不行便数指头,估计十个手指头挺不够用的。
而在另外一堆篝火旁,抗联小鬼们规规矩矩坐在草地上。
团部警卫员跑来,让支部书记吕三思和连队长张威山去开会,坐在火堆旁的陆北抬头看了眼。
削好木板后,陆北凭着记忆力在木板上画出地图,这是小鬼们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国家居然有如此广袤的疆域。
“陆老师,汤原在哪儿?”一个小鬼问。
陆北点燃松木将木板照亮,指着地图北端一角:“在这里,东边佳木斯镇,再往北是鹤岗,往南是依兰。”
“那老师来自哪里?”
“南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