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合影(1/2)
大会下半场是传达联军司令部的指示和最新国际时局,让战士们了解外部情况,开拓战士们的眼界并非坏事,我们需要有大局观念的同志加入。
李兆林主任向战士们宣布关内情况,七月七日日军借口演习中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悍然向宛平县城发起进攻。八月十三日,日军强行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被守军击毙,发起战争。
“这样的做法似曾相识啊,在沈阳北大营,在九一八,日寇就是用这种悍然无耻的做法,强行侵占我们的国土,现在他们又把战火燃烧到关内。
全国同胞都在抗争,他们以我们东北抗日联军为榜样,以我们为荣。
抗联的精神激励着关内同胞,我们此时此刻并非独自在战斗,是与全国同胞一起战斗,是与全世界反对日寇帝国主义的进步人士站在同一阵线上。战火已经燃烧全国,让我们高呼抗日万岁,一起团结起来打倒日寇!”
“打倒日寇,护卫国土!”
吕三思站起身,捏紧拳头高呼。
九一八那年,他在沈阳北大营,当熟悉的行径经过半个世界传递到这里,他格外感到愤怒。一次又一次,日寇一次又一次用相同的蹩脚利用,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贪婪。
身处北国之巅的白山黑水,燕赵之地的六朝古都,小桥流水的锦绣江南。此时此刻,从未如此感到近在咫尺,很多人忽然惊醒过来,发觉自己那些从未听闻过的地名,居然也是这个古老国度的其中一份。
这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抗联战士们,与身处关内战场的同袍们,发现大家都是一样的。说同样一种语言,写同样一种文字,遭受同样的苦难,对抗同样的异域敌寇。
我们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大家群情激奋,誓要驱逐日寇,复我河山。
关内的反抗之火汹涌燃烧,关外的火焰从未熄灭,我们都是同一种人,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依旧相互守望,我们同在一起战斗!
陆北喜欢抗联,从未如此喜爱。
即使不完美,如同群星划过夜空留下的灿烂轨道,他可以骄傲的公布于众,我们是组织最早领导起来的抗日军队,我们是诞生无比光荣,我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史书之上。
······
在联合会议结束,数天后。
队伍即将离开联军司令部根据地,陆北因为负伤需要休养,副团长职务由张威山代理。
部队开始断断续续离开了,很多人都离开了,北满地委和联军司令部也离开,根据地密营一下子就冷清起来。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李兆林被任命为留守处主任,负责根据地建设工作。
往日热闹的林间冷清下来,山中多了些翻出而又被整理平整的土壤,其中埋葬着并肩战斗的战友。
根据联军司令部指示,第六军军部直属保安团将开赴鹤立一带,再度开启游击作战,给予日寇公路交通路线上的压力,吸引日伪军主力注意力。
陆北和十几名军部直属保安团的战士送别他们,约定等待伤好后立即归队,再一起迎战敌寇。
临走时,不再是地官员的冯书记,他找苏军的联络官顾承宗借来照相机,对方有些不情不愿,但老好人有个优点,就是脑子足够好,不然也绝不会考上清华大学数学系。
他用侦察拍摄照片的借口,借来一部德国产的相机,还有三卷胶卷,苏方不会让任何能够牵强附会的物品出现在抗联。这是用于侦察的,即使顾承宗极度不情愿,也得将照相机借出去。
在联军司令部指挥室的密营木屋前,二十几名指战员凑在一起,摆出他们自认为最为满意的姿势。
有人扛起机枪,有人拄着日军士官指挥刀,有人立正敬礼,有人面色严肃,有人嬉皮笑脸······
陆北躺在担架上,侧着身子,很顽皮的把手放在下巴上,比了个V字。
在他身后是吕三思和伍敏,两人并肩蹲在一起,互相看了一眼,有些害羞,尽可能的凑近些,脑袋都快连在一起。他们俩像新婚留影的夫妻,这或许是他们俩能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不得不珍惜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