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57章 先这样,再那样

第757章 先这样,再那样(1/2)

目录

第757章先这样,再那样

提到过了几次,中行吴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可是他一定从各种资料看过一国之君以及在任卿大夫的资料。

只不过,有那么一句叫“书中学来终觉浅”的话,中行吴明显对楼令的性格把握不住。

其实,不少家族的继承人真的挺少出现在各种场合,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待在自家的“都”各种学习,可能连应用所学的机会都比较少。

拿楼氏来说,楼令不是找场合给楼小白历练吗?

所以了,往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楼氏的宗子楼小白也会很少出现在“新田”的各种场合了。

在晋景公搞死先氏和赵氏之前,晋国的卿位家族还是比较乐意让自家的宗子或世子长期待在“新田”城内,后面为什么不乐意就不用说了吧?

讲实在话,一国都城并不是什么好所在,发生大事每每会从都城开始,宗主与宗子都在城内,说不定一次就被覆灭,闹得家族变成群龙无首,后续没有人可以号召进行有效抵抗。

所以说了,发生了一次不好的例子,一定会让人进行规避。这也是人的天性使然。

楼令那么直接,真的把中行吴的好多话堵在嘴里说不出来。

互相有联姻的关系,只是娇姬来自智氏,智氏跟中行吴离心离德,不用想也知道娇姬会站在中行吴和智罃的哪一边。

中行吴就是太知道娇姬的选择,担忧一旦楼氏支持智氏的话,一定会让荀氏陷入大麻烦。

有那种认知代表中行吴很理智。

而中行吴的理智在中行献子的死亡上已经展现出来了。

多数人在中行偃变成中行献子之后,其实是等着看荀氏爆发内乱来着。

楼令也认为荀氏内乱爆发的概率很高,他才选择坐镇在“新田”啊!

结果是中行吴不止没有找智罃的麻烦,乃至于在梳理家族内部的矛盾。

那么能忍的一个人,仿佛让人看到另一个栾书,谁敢对中行吴掉以轻心?

在楼令看来,跟中行吴玩哑谜或玩试探,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不说,并且很难劝得住中行吴干什么。

有那种认知的楼令选择讲话直接,一下子弄得让中行吴无法多说什么,好些疑虑更是让中行吴开不了那个口。

“有些话不该说,我还是要讲一讲。”楼令脸色变得无奈:“荀氏内部的事情,我说不会插手,想来你是不信的。荀宣子时期没有事,到了荀献子出事,你不可能不知道因为什么吧?”

中行吴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有点控制不住脸上肌肉,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荀氏内部的问题还能是什么呢?

中行宣子也是荀氏宗主兼任小宗中行氏之主,可是他没有过分地扶持中行氏啊。

轮到中行献子的时候,讲事实就是很不地道。

当前的一国之君无法为所欲为,各个家族的家主一样是那种情况。

为什么?因为一概存在制衡!

楼令看到中行吴脸色尴尬,知道听了进去也懂得什么样的情况,索性直接说道:“荀氏大宗与小宗已经互相有一根刺,中行献子的过世又与上军将有关,他会害怕。”

什么情况下最不好反驳?无疑是讲真话的状况之下。

中行吴觉得楼令有些过分了。

没有错,荀氏内部产生大矛盾,智氏想要自立门户,正是中行献子的操作所导致。

可是,中行献子才死多久,葬礼也才举行完毕,楼令当着中行吴这个人子,在讲他父亲的过错啊。

“我且说,你不愿意听直接告诉我。”楼令在讲废话。他盯着中行吴的眼睛,继续往下说道:“上军将在世,矛盾不会真正解除。荀氏之主一天兼任中行氏之主,荀氏的矛盾也不会真正消失。你认为呢?”

中行吴很艰难地点头,说道:“姑祖父……,说得对。”

“你不否认,这样很好。”楼令并不是在展示张狂:“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该怎么来处理,想必已经有了打算。我不问你想做什么,只告诉你,谁先动手,我会拉上郤氏打谁。”

可能是为了强调,楼令补了一句:“不单单是荀氏,任何家族挑起内战,我一定将之扑灭。”

中行吴:“……”

要是从资料来判断,中行吴怀疑自家的谁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从事实来论断,楼令跟郤武子的差别压根就不大啊!

只是……,晋国的中军将除了荀林父之外,不都是这个鸟样吗?

“你不用说什么,我只看行动。”楼令阻止中行吴开口说话,然后比了一个喝汤的手势。

中行吴现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顺势端起汤慢慢喝。

该讲或不该讲的话,楼令都说了。

不是要完成国家层次的战略目标,楼令不止懒得管哪个家族要内斗,可能在发现苗头之后还会推波助澜。

正是要完成国家层次的战略目标,楼令绝不允许几个卿位家族打内战。

其余的中小家族?恰如楼令刚才所说,他不是中军将之前管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只能是任其打生打死;轮到楼令成了中军将,管什么事情都变得名正言顺,谁敢尥蹶子真的就敢打死谁。

荀氏爆发内乱,不会只是他们内部的事情,一定会有卿位家族主动干涉或被动牵扯进去,届时就是分阵营来展开交战。

晋国的卿位家族分阵营开打?以他们的实力,信不信交战规模不会比国战小,乃至于会比国战在兵力的动用规模上更多?

内战这种事情,无论是哪一边最终获胜,损失的都是国家的力量;要是打起来难以分出胜负,交战拖得时间越久,一定是给国家造成更大的伤害。

历史上的晋国不止一次迎来机遇,一次又一次就是因为爆发内战耗了一波又一波,搞得强大的晋国一次次失去机会。

要不然的话,晋国前前后后担任天下霸主的时间将近两百年!

那可是当了将近两百的霸主,没有取代周王室的地位,简直是太过不可思议了。

可以说,不是晋国不想取代周王室,完全是一次次内战搞得元气大伤,有能力压制一些强国,没有能力去取代周王室。

楼令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所不知道的是挽救了哪些人。

没有郤武子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历史上是先由韩厥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后来智罃又担任晋国的中军将。

栾书与韩厥在任期间,晋国的郤氏和栾氏先后被灭,他们对外的姿态很难强硬得起来,长期就是霸权不稳,偶尔被楚国夺去霸权。

轮到智罃来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在他的力主之下对吴国展开全面的扶持,可算是挽住了晋国的颓势,同时也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围。

后面,智罃将赵武这个女婿扶了起来,也将不少政治遗产交到赵武的手上。

所以说了,赵武小的时候历经一劫,后面像是成了天选之子,持续不断有人送遗产。

得了那么多好处的赵武,他将赵氏发展得比赵盾时期更好,只是在国家大事上的成就,实在是很难进行评价了。

怎么个难以评价法?赵武担任晋国中军将时期,最大的胜利是对战齐国获得,跟楚国的较量不算占太多的上风。最后,他也只是跟楚国展开第二次“弭兵会盟”,确立了晋国和楚国共同作为霸主,不再继续保持高强度交战的格局。

也是在赵武手上,晋国颠覆了武德充沛的核心价值观,等韩起和士鞅先后担任中军将,搞得晋国乌烟瘴气,一直到赵鞅面对吴国的挑战,晋人普遍诡异地失去战而胜之的信心。

可能是当时的夫差灭掉楚国吓住了晋国君臣?

亦或是,夫差率军北上到“黄池”会盟,展示了两万披甲之士,吓到了晋国君臣?

事实是,若非晋国时任中军将的赵鞅顶住心理压力坚持要付诸武力,晋国不止会丢大脸,也要失去天下霸主的宝座了。

楼令直接或间接灭掉栾氏、韩氏、赵氏,到底是不是在为晋国除害呢?

三家分晋之二的赵氏和韩氏覆灭,从赵氏和韩氏的很多所作所为,到最后分裂了晋国,从结果来论就是楼令帮晋国除了两大祸害。

在目前,楼令最大的野心是帮助晋国取代周王室,他要是干成这一件事情,其它学术上也有诸多成就,无论其后的子孙做了什么伤害晋国的事情,反正楼令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低不到哪里去吧?

当然,说得是只伤害晋国,扯上对异邦引狼入室这种事情,遑论楼令都做过什么事情,只要是楼氏帮助异族入侵中原,一定是要给楼姓抹黑,别说楼令这位祖先了。

楼令当天就向中行吴辞行,没有丝毫犹豫启程离开。

“父亲跟新军佐说了什么,他变得那么热情?”楼小白是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楼令说道:“为父告诉他,谁敢挑起内乱就灭谁。他当然会变得很热情。”

中行吴想灭掉智氏,最大的麻烦就是有外力干涉。

而楼令展现出来的态度,聪明人知道不是单独针对谁,针对的对象是所有人。

楼小白没有反应过来,惊道:“父亲威胁新军佐了?”

“不对……”楼小白反应过来,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那他的确是该心情放松许多。”

既然是含括了所有人,荀氏内部不稳的前提下,有那种约束对荀氏是一件大好事,怎么不会让中行吴放下最大的担忧呢。

楼令对楼小白的慢一拍皱了皱眉,说道:“你要习惯从全局出发,不要受于局部的局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