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60章 盘算

第760章 盘算(1/2)

目录

任何的诞生到形成格局必定是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哪怕是一颗石头的形成都不例外。

朝贡制度追溯起来可以到远古的部落时期,弱小的部落向强大的部落进贡求保护或是避免被吞并。

殷商时期演变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震慑其余国家,形成了恐怖平衡的状态。

在殷商那一会,商人只是一支更为强大的族群,另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族群,例如周人便是其中的一支。

商人一直在寻求壮大,不能说没有获得成效,版图方面一直都在得到扩张。

轮到了姬周取代了殷商的地位,并不算是一种继承,原因是周人从文化到习俗跟商人的区别比较大。

分封并不是始于姬周,在此之前殷商已经存在分封。

姬周的军事实力不如殷商,不得不显得更加理智,不学殷商单纯采取武力扩张,选择文化与武力的并进方式。

打不过,或是打赢了代价很沉重,那就集中力量打一次,展现实力之后再展现文化的优越性,败了的一方肯定就生出学习的欲望了。

姬周的分封跟殷商不太一样。

殷商并不大肆分封宗室,更像是一种军事上无法灭国,只能承认对方的存在。对方明确知道打不过殷商,只能选择有限的臣服。

姬周在一开始就大肆分封宗室和功臣,原因是殷商倒塌了下去,可是姬周又无法全面进行接收。姬周使用分封的方式,大概就是能吃多少算多少的无奈之举,开始之初真没有想到效果还不错,更像是在进行一种冒险。

筚路蓝缕都很艰难,有例子可以借鉴则是路要好走非常多。

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采取相似的手段起码可以保本。

创新则是代表着未知,并且不是所有人都有魄力创新且实施。

所以了,晋国成功取代周王室之后,更大的概率会迎来新一轮的分封,里面可以做文章简直是太多了。

卿大夫能不能带着名下的封地化家为国另外说,新的共主诞生之后,哪可能不会进行该有的规划?

到了该制定新秩序的那一刻,楼令并不会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其他人不会忽略掉扩大生存空间这一项,只是他们的眼光可能不会看得太远。

楼令不一样的。

以前的人知道各种游牧民族是威胁,并且还是很大的威胁。

到西周时期,一样饱受各种异族的困扰,乃至于都被迫迁都了。

步入东周时期,周王室固然衰弱到成为摆设,列国却是顶了上来,尤其是齐国统率列国解决生存危机之后,轮到各种异族全面衰弱下去。

大多数列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受到异族入侵的困扰,曾经的伤痛被抚平,大概认为异邦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如果按照原有趋势,各种异邦一直到战国中期确实是处在虚弱时刻,直至战国后期才有几个强横的异邦出现,只不过对中原列国的威胁仍然有限。

怎么说呢?赵国和秦国、燕国一直在充当列国的屏障,尤其是赵国为列国挡下了来自草原的威胁。

赵国一方面跟列国征战,另一方面凭借边军挡住匈奴和东胡。要是赵国扛不住,遭殃的国家可就多了。

燕国一直在扛着东胡,一扛就是数百年之久,一度差点亡了国,得到齐国的帮助才算缓了过来。

秦国挡住的是义渠、乌氏、月氏,只是义渠。乌氏、月氏不跟其他列国接壤,他们碍于地理环境,有群山遮挡以及大河拦路,想要继续东进的难度超大。

楼令知道现在没有匈奴和月氏,当前那里栖息的是楼烦、无终、河宗以及被泛称为石板墓文化的族裔。

当然了,楼令并不知道匈奴和月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匈奴的名气比较大,他们在战国中后期开始活跃,后来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敌。

月氏的名气比较小,可是谁又知道匈奴一度被月氏任意欺凌,搞得冒顿都要去月氏当人质,换取月氏不再那么狠的欺凌匈奴呢?

为什么强大到可以欺凌匈奴的月氏在诸夏的名气那么小?简单就是因为月氏并未对诸夏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月氏后面分裂,大月氏向西迁徙,小月氏留在祖地被匈奴所消灭。

向西迁徙的大月氏,他们打败了塞尔柱等民族,建立了强横一时的贵霜帝国。

到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寻找大月氏后裔联盟共同打击匈奴,月氏人当时已经建立了贵霜帝国,享受战胜者的红利,压根就不想东返。

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楼令,他更加明确知道匈奴这支族群暂时并未出现和崛起,怎么会不想着断了匈奴的“根”呢?

漠南那一片地方现在归谁?楼氏消灭了林胡,一部分落到了楼氏的掌控之中。然后就是河宗与楼烦持有剩下的那些区域。

目前是狐氏作为主力在针对楼烦,双方的战争烈度比较低,打得是袭扰模式的交战。

河宗?楼令暂时没有实施任何行动,既是不存在军事打击,同样没有派人建立联络的渠道。

主要原因还是楼氏不够强,导致楼令害怕脚步迈得太大扯着蛋。

倒不是楼氏无法驱赶走当地的人,问题在于土地占下来没有余力进行开发,没有产出却要持续投入的控制范围将会变成负担,克制着不采取军事占领。

那样子的话,成功取代周王室之后,楼令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是派军北上,不然就是让晋天子对那边实施分封,反正就是将土地纳入诸夏体系之内。

“我开的盘太大,现下是因为作为晋国的一份子,看上去问题不太大。日后得到分封,情况会出现比较大的改变。”楼令说道。

谁在听?

楼小白与楼武都在。

楼武不懂就直接问:“父亲,是什么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坚强的后盾了。”楼令说道。

晋天子不仍然是楼氏的君吗?固然是,问题在于楼氏立国了啊。

其他的卿位家族也纷纷立国,名份上的改变,带来的变化会非常明显,其中之一就是界线更加分明。

楼令所谓开的盘太大,指的是楼氏占据太原盆地和泾水以西的秦地,周边的异邦势力太多了。

等卿位家族有了各自的国家,从那一刻开始就变成了明确的竞争对手,哪怕互相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求援变得不那么容易,代价也会变得极为高昂。

那些都是从宗周史书上可以查到的历史,新一轮分封后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

“五年之内,我们即便不将义渠彻底消灭掉,一定要极尽地削弱义渠。要不然等各自得享封国,很难再有这种绝佳的环境。”楼令强调道。

在目下,卿位家族会互相提防,一言不合开打的概率比较低。

再者说了,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楼令还是总策划人与执行者,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等有了各自的封国,楼令手里的权力可就不太好说到底管不管用了。

没有想那么长远的楼小白,他瞬间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义渠的威胁很大吗?”楼武还是不太明白。

楼小白跟楼武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说道:“义渠在西北面。”

其实就是地缘政治带来的相关因素。

从各个家族目前所掌握的封地去看,分清楚谁的周边都有谁,很容易就可以做出相关的判断。

义渠只跟楼氏接壤,肯定是楼氏受到的威胁最大。日后说不定会有国家直接支持义渠或拖楼氏的后腿,不及早将义渠的威胁降到最低,一定会让楼氏后悔。

“啊?”楼武有点懂了,脸色严峻地说道:“那我们的封地不是北边就是西北边和西边,问题可不就大了!?”

以晋国当前的版图(不算郑地),楼氏确实是如楼武所说那般,搞得成了异邦邻居最多的卿位家族。

其他的卿位家族,他们的封地分布怎么样?

范氏的封地大多集中在晋国东部和东北部,以现状来看就是异邦邻居第二多的卿位家族。

郤氏的封地分得比较零散,以中部和南部所占的面积最大,看着并没有跟异邦比邻。

荀氏的封地大部分在中部与西南部,跟郤氏和范氏有点犬牙交错。

邯郸氏最简单,他们除了“邯郸”地,就是一个名字叫“甲氏”的湿地和多沼泽区域了。

单纯看面积的话,楼氏所掌握的地盘最大,只是楼氏真正从晋国获得的土地真不多,大多是对外掠夺到手。

地盘面积最大的楼氏之所以弱于郤氏,主要弱的是人口以及农业,并不是其它。

在冷兵器时代,有足够多的耕地和人口就是会显得实力强劲。关于这一点无可反驳。

楼小白亲自去拿来山川舆图,铺开之后根据楼令所讲进行审视,越审视额头的汗水就更多。

“我们崛起得太晚了!”楼小白得出这个结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